篮协发布“归化”球员入籍流程,CBA球队观望。

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,中国篮球协会已经正式启动了归化球员的相关工作。这一决策得到了篮协的高度重视,已经向各球队及地方体育局下发了入籍球员管理办法的通知。

该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入籍球员的选拔原则,这些原则包括文化认同、血缘优先、总量控制和能力为重。这代表了篮协在引入归化球员时,不仅仅看重其竞技水平,更加重视其与中国的文化联系和血缘关系。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融合归化球员与中国的篮球文化,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。

对于入籍球员的管理,篮协也制定了严格的规定。其中包括球员必须自觉接受兴奋剂检查,严格遵守赛风赛纪规定等。同时,接受归化球员的体育局或俱乐部,将由教练员和领队负责跟踪球员的思想动态,确保其能够积极投身于我国的篮球事业。

媒体人赵探长发文对这一政策进行了点评。他表示,《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》的通知为归化球员的引入提供了一般的政策和程序指导。篮协在引进归化球员时,将严格审核其文化背景、政治倾向、道德操守和竞技水平等方面的材料。同时,归化运动员将依法享有参加专业训练和赛事活动、接受教育和培训、获得荣誉奖励和相应报酬等权利。

然而,尽管政策已经出台,但实际操作的难度依然存在。首先,根据《国籍法》的规定,中国不承认公民具有双重国籍,这意味着归化运动员必须放弃原国籍。这一点可能会影响很多运动员的决定。其次,在联赛层面,各俱乐部之间的投入差距巨大。一旦某个俱乐部启用了归化球员,那么没有归化球员的俱乐部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。这可能会影响联赛的生态平衡,加大引进归化球员的阻力。

目前,各CBA俱乐部对于归化球员的态度不一。有的俱乐部跃跃欲试,但更多的俱乐部处于观望或没有明确想法的状态。因为对于他们来说,归化球员的操作难度较大,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实施。因此,篮协和联赛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,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文件就完成归化球员的引入工作。

对于今年亚洲杯是否会有归化球员加入中国男篮的问题,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。虽然有些球员表达了想要为中国男篮出战的愿望,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。球迷对于这一政策也持有不同的看法,有人认为有钱的俱乐部将因此获得更多优势,而没钱的俱乐部则只能观望。但也有人认为,篮协应该负责操作规划,而不是完全交给俱乐部来操作,以免加剧国企和民企俱乐部之间的实力差距。

总之,归化球员的引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,需要篮协、俱乐部、球迷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。只有通过严格的选拔和管理,才能确保归化球员能够真正地融入中国的篮球文化,提升中国篮球的整体实力。